目前分類:法語-牙牙學語 (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無意間發現的一個網站
免費提供法文的文法及拼字校正
甚至有時候用了「冷門」的字,
它還會貼心的提醒你:在法文裡我們比較常用xxxx
對於有時候中式頭腦思考的我的確有幫助呢!


http://bonpatron.com/


shre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 notre époque, la haute technique démarre plus vite que nous imaginons, surtout l’informatique. A Taiwan, quatre familles sur cinq ont au moins un ordinateur, selon l’enquête générale. Etant donné cette tendance, les taiwanais appliquent très souvent l’ordinateur au travail quotidien, ainsi que leur loisir. Autrement dit, la vie taiwanaise a été envahie par l’informatique.

    Les types de loisir sont très divergents entre la France et Taiwan. D’un côté, les Français aiment le sport, le cinéma, la musique et les sorties. D’un autre côté, les Taiwanais préfèrent s’amuser par le karaoké, le cinéma, le shopping au grand magasin et surtout, le cybercafé. Il n’est pas négligeable d’insister le développement de celui-ci qui, parmi les jeunes, est devenu le meilleur choix pour les loisirs depuis plusieurs années. Il y a autant de cybercafé à Taiwan que de café en France, mais leur fonction est tout à fait différente. Entrant dans un cybercafé, nous voyons la plupart des clients qui portent encore leur uniforme scolaire et sont des garçons. Lors des vacances scolaires, les jeunes ne vont ni au cinéma, ni au sport, qu’au cybercafé pour jouer sur l’Internet. Pour quelle raison ces jeux sur l’Internet possèdent autant d’influence ? Lorsque j’étais étudiant, j’y jouais ainsi pendant plusieurs mois. Dans le jeu, nous jouons un rôle et nous devons exercer pour passer dans une classe supérieure en contrôlant notre rôle et bavardant avec les autres joueurs. La règle du jeu est toute simple, entraîner sans cesse. C’est pour cela que j’allais rarement en cours : en effet, je jouais toute la journée, même pendant la soirée. En réalité, nous avons déjà eu des victimes jeunes qui sont morte brusquement afin qu’ils jouaient sur l’Internet sans dormir après plusieurs jours. Imaginez un garçon qui est en train de profiter de son jeu en cherchant des trésors et parlant avec ses camarades, et qui semble dynamique même s’il ne dort pas depuis trois jours, et soudain, il se penche sur la table et il ne se réveille plus.

    Les élèves sont souvent absents des cours pour s’attarder au cybercafé, parce que cela ne coûte pas cher ; cinq euros pour une journée. Or, l’Education Nationale de Taiwan a décrété une loi pour limiter à l’installation de cybercafé à une distance de l’école minimale de 50 mètres.

shre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enjeu, pl.enjeux (nom masculin)
Ce que l'on met en commençant à jouer et qui sera le prix du gagnant.
Ce que l'on peut gagner ou perdre.
(par TV5)

ENJEU n. m. XIVe siècle. Composé d'en et de jeu.
1. JEUX. Somme mise en jeu par chacun des joueurs et destinée à revenir
au gagnant de la partie. Voilà mon enjeu. On quitta la partie et chacun
reprit son enjeu. Garder les enjeux. Perdre son enjeu. Fig. Retirer son
enjeu, se retirer d'une entreprise.
2. Ce qui fait l'objet d'une compétition, d'un affrontement, d'une discussion.
Le titre de champion du monde est l'enjeu de la course. Les enjeux d'un débat. L'enjeu d'une
négociation. Les enjeux économiques, politiques. Les enjeux d'une campagne publicitaire
(Par Dictionnaire de l'Académie)

Enjeu de l'éducation

Comment lutter contre l'échec scolaire

(MFI) L'échec scolaire pourrait, dans un certain nombre de cas, être évité. Deux enseignants, Xavier Chartrain et Bruno Hubert, proposent plusieurs pistes aux parents et aux enseignants pour le prévenir. Car, pour eux, la réussite dépend notamment du rapport que l’élève établit avec l’école et ce qu’il y apprend.

« Quelle note as-tu eue aujourd’hui ? » Voilà très souvent la question qui revient lorsque les parents interrogent leurs enfants sur leur journée à l’école. Une préoccupation qui reflète surtout l’inquiétude des parents, qui ont le sentiment que les résultats scolaires peuvent avoir des conséquences importantes sur l’avenir de leurs enfants. Pourtant, estiment Xavier Chartrain et Bruno Hubert, auteurs du livre Prévenir l’échec scolaire (1), en focalisant son intérêt sur ce seul aspect des choses, on risque d’induire chez l’élève l’idée que là se trouve la finalité de l’activité scolaire.
Les deux enseignants observent ainsi que pour de nombreux jeunes, « travailler à l’école, c’est avant tout « faire leur métier d’élève », c’est à dire écouter, lever le doigt, être à l’heure, tenir correctement leur classeur, répondre à la consigne, etc. ». Certes, ces élèves ne posent pas de problèmes à leurs professeurs, ils peuvent même faire illusion pendant un certain nombre d’années et avoir des résultats tout à fait corrects. Jusqu’au moment où ils décrochent peu à peu pour s’enfoncer inexorablement dans la spirale de l’échec.

Un gouffre entre les intentions du prof et ce qu’en comprend l’élève

De nombreuses enquêtes auprès des élèves, rapportées par les auteurs, montrent en effet qu’un grand nombre ne saisissent ni le sens ni l’enjeu des exercices proposés. C’est par exemple le cas de Julien, qui explique qu’il a fait un « bon de commande » en cours d’informatique, alors qu’il s’agissait de découvrir les fonctions de base d’un tableur. On voit bien que très souvent il y a un gouffre entre les intentions de l’enseignant et ce qu’en comprend l'élève.
Or, pour Xavier Chartrain et Bruno Hubert, l’institution scolaire porte là sa part de responsabilité. Trop souvent, les enseignants admettent, sans la remettre en cause, la règle tacite qui veut que « dans une classe, quels que soient les élèves, il y a un tiers des élèves en échec, un tiers des élèves moyens, un tiers des élèves en réussite »… Une règle qu’il est pourtant possible de mettre en défaut, selon eux, à condition de permettre aux enfants de donner du sens à leurs apprentissages et de s’approprier le savoir. Car tous les enfants ne possèdent pas d’emblée les clés du fonctionnement scolaire. Ce n’est sans doute pas un hasard si les enfants d’enseignants sont souvent parmi ceux qui réussissent le mieux scolairement.

Faire « le pont » entre ce qu’on apprend en classe et la « vraie » vie

Mais comment aider un élève à apprendre à apprendre ? L’une des pistes proposées par les auteurs est par exemple de lui permettre de s’exprimer sur ses apprentissages. Il est ainsi important qu’enseignants et parents prennent le temps de demander à l’enfant : « Qu’as-tu appris aujourd’hui, ou dans tel cours ? » Une démarche qui l’aidera à repérer l’essentiel, à prendre du recul par rapport aux multiples activités effectuées et d’en percevoir les enjeux.
Autre conseil : inciter l’enfant à reformuler ses leçons avec ses propres mots. On peut ainsi lui demander de réexpliquer un cours, livre fermé, en l’encourageant à utiliser les moyens les plus variés, dessins, schémas, anecdotes, analogies, etc… Car, comme le soulignent les auteurs, « apprendre, c’est s’approprier des savoirs ». Or, ce mode d’appropriation peut être très différent d’un enfant à l’autre. Il peut donc être intéressant de permettre aux élèves d’échanger en classe sur ce que chacun a compris du cours et sur ses propres techniques d’apprentissage.
Enfin, il est essentiel d’apprendre à l’enfant à faire des ponts entre ses diverses connaissances, à établir des liens entre ce qu’il apprend dans différentes matières, mais aussi ce qu’il peut entendre à la radio, à la télévision ou lire dans un journal. La démarche lui permettra de donner du sens à ses connaissances et de les mobiliser pour répondre à des problèmes nouveaux. Car là est le but de tout apprentissage : aider l’enfant à s’approprier des outils dont il puisse se servir de façon autonome, éviter qu’il ne soit que le réceptacle passif d’une somme de connaissances qu’il empile sans en comprendre ni le sens ni l’intérêt.


Prévenir l’échec scolaire, de Xavier Chartrain et Bruno Hubert, éditions Chronique Sociale.

Catherine Le Palud

shre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If you are lucky enough to have lived in Paris as a young
man, then wherever you go for the rest of your life, it stays
with you, for Paris is a moveable feast.

--Hemingway, 1950


I've seen you, beauty, and you belong to me now, whoever
you are waiting for and if I never see you again, I thought.
You belong to me and all Paris belongs to me and I belong
to this notebook and this pencil.

--"A Moveable Feast"


I would stand and look out over the roofs of Paris and
think, "Do not worry. You have always written before
and you will write now. All you have to do is write one
true sentence. Write the truest sentence that you know.
So finally I would write one true sentence, and then go
on from there. It was easy then because there was always
one true sentence that I knew or had seen or had heard
someone say.

--"A Moveable Feast"


But Paris was a very old city and we were young and
nothing was simple there, not even poverty, nor sudden
money, nor the moonlight, nor right and wrong, nor
the breathing of someone who lay beside you in the
moonlight.

--"A Moveable Feast"

shre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離開鄉居的杜爾,我正式踏上了國際級的大都市-巴黎。
不是滿懷興奮的旅者,也不是散發銅臭的商人
而是背著行囊即將在此落腳的異鄉人
這半年來,搬過三次家,換過兩間語言學校
徹底的經驗了巴黎的學習與生活上的點點滴滴
想必不久之後,苦媳婦熬成婆,可以開班授課"巴黎討生活"

生活瑣事就略過不提了
不外乎是一些行政手續辦理,人事糾紛與語言文化隔閡的問題
當然,之所以能稱為瑣事,一定是苦多於樂,在此不必強迫各位一定要分享它:)


來談談重點,語言學校的差異好了
初到巴黎,也曾向前輩們打聽相關的訊息
巴黎目前比較有名的語言學校大概有四、五間
分別是巴黎索邦大學附設語言學校、天主教大學附設語言學校、巴黎三大附設語言學校及Alliance Francaise
除了三大附設的屬於"平價"學費之外,其餘三間學費都挺"高貴"的
我參加的兩所學校便是索邦大學附設跟天主教大學附設這兩間語言學校
這兩所語言學校的風格迥異,可以說是代表兩種不同的教學典型。

首先是巴黎索邦大學附設語言學校(之後簡稱索邦)。
先參加它的入學能力分班測驗,以區分學生的等級
測驗的內容有文法、聽寫、字彙及寫作幾個部份。難易度中下。
很不幸的,我回台灣三個月期間,雖然有固定在師大法語中心上課,然而離開了良好的學習環境
進步的幅度遠低於退步的幅度,所以,我又重新在初級班開始。
索邦選課的方式是固定的。依學生所選擇每週上課時數來劃分
以我為例,我選擇密集班(每週25小時)
課程的安排是早上文法課;中午約半小時的發音課;下午則是綜合課程(文法、閱讀、寫作等)
上課的環境,類似台灣的小型補習班,約有三十個座位
學生在台下排排坐好,老師在講台上講課。
索邦最著名的便是它的文法及寫作。
早上的文法課屬於重頭戲。所採用的課本是索邦自己編撰的(台灣許多法語中心也採用)
依照時態由簡入繁,由淺入深。過去式、未來式、條件式、虛擬式等,依此循序漸進教學。
而我的班級位處於初級班上級,在一般基本時態之外,便增加許多更深入的文法。
例如過去式又分為簡單過去式、前過去式、大過去式等

基本架構是相同的,但內容也更廣泛更深入。
接著中午半小時的發音課程,也是採一人一機的視聽教室上課模式
針對法語中難以發音或容易混淆的R; AN,ON,EN; 連音等部份給予指導
下午的課程則由老師分配,可能是文章閱讀或學生上台報告等等,並沒有固定。
到後期為了準備期末的口試測驗,老師搬出投影機讓學生看圖說故事。

以我在索邦上課五個月的心得,大致分析一下它的優缺點。
優點上,老師對於文法的教導非常仔細,依據其他比較初級的台灣學生分享,
有時候一個時態會上到一個禮拜,老師會希望讓大家都能完全了解為止。
課程後也有相當程度的作業,讓學生不斷練習文法的規則與使用方式。
對於初級對文法不甚了解的學生來說,索邦等於是幫你打下深厚的基礎。
畢竟清楚的了解文法規則,是“正確”使用法文的首要條件。對於日後寫作上也有極大的助益。
但是相對的,課程的進行較為枯燥乏味。學生在課堂上的發言機會甚少,
偶爾前日的練習較多,討論的時間也相對較長,便會影響課程進度的進行。
這是比較美中不足的地方。

下半年,我更換到天主教附設語言學校上課,也是先經過入學測驗
這裡的測驗難度明顯比索邦的入學測驗難上許多,或許其目的是為了更明確的區分學生的程度。
測驗內容還可看出學生在文法、聽力及寫作上程度的差別,在依此選擇適合其程度的課程。
天主教學校的課程規劃非常詳細,採學分制。基本課程有文法、寫作與會話;另外有許多的選修課程提供。
選課的過程是,先選擇要修習的每週基本時數(9,12,15,21小時等)
其次選擇您所需要基本課程的時數,分為3,6,12小時不等。
最後若您基本課程未達每週基本時數,可由選修課程來填補。
這樣的安排對於不同程度的學生來說,有莫大的方便。
依照不同的需要來作加強。文法不好的可選多點文法課,想多練習口語的則可多選會話。
程度較好,想多了解法國政治、經濟、歷史文化或藝術的,選修課程都有提供。
唯一的限制,人數有限,額滿下次請早 =.=

課程安排是天主教的優勢之一,另外在課程進行上,班級人數較少(相對於索邦)
老師也不像索邦一樣一直注重記憶、練習。
我最喜歡口語課,老師講話速度非常迅速,第一次去可能聽不懂她說些什麼
但她的目的就是要學生們習慣“法國人”講話的速度
所以她不刻意放慢講話速度,若是聽不懂,第二次、第三次重複,總會讓你有機會了解。
此外,課程中不斷的進行許多課本上沒有的口語會話
雖然不是很正式的用法,但你不曉得就不了解法國人在說些什麼。
老師的態度很活潑積極,相對的學生在課堂上也很踴躍,若不搶著說話,可能就沒話說了呢~~
語言的學習是沒有終點的,學校只是提供一個環境讓你方便學習。
若之後順利進入大學,等於進入法國的生活中,語言的使用更加頻繁,過程也更加艱辛,
甚至有許多進入博士班的學生也會趁著暑假補上語言學校課程,由此可見一般。
當然,最終目的,套用前輩們的說法,當你能用第二外語來思考,你就成功了。

shre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orbonne
離開鄉居的杜爾,我正式踏上了國際級的大都市-巴黎。
不是滿懷興奮的旅者,也不是散發銅臭的商人
而是背著行囊即將在此落腳的異鄉人
這半年來,搬過三次家,換過兩間語言學校
徹底的經驗了巴黎的學習與生活上的點點滴滴
想必不久之後,苦媳婦熬成婆,可以開班授課"巴黎討生活"

生活瑣事就略過不提了
不外乎是一些行政手續辦理,人事糾紛與語言文化隔閡的問題
當然,之所以能稱為瑣事,一定是苦多於樂,在此不必強迫各位一定要分享它:)


來談談重點,語言學校的差異好了
初到巴黎,也曾向前輩們打聽相關的訊息
巴黎目前比較有名的語言學校大概有四、五間
分別是巴黎索邦大學附設語言學校、天主教大學附設語言學校、巴黎三大附設語言學校及Alliance Francaise
除了三大附設的屬於"平價"學費之外,其餘三間學費都挺"高貴"的
我參加的兩所學校便是索邦大學附設跟天主教大學附設這兩間語言學校
這兩所語言學校的風格迥異,可以說是代表兩種不同的教學典型。

首先是巴黎索邦大學附設語言學校(之後簡稱索邦)。
先參加它的入學能力分班測驗,以區分學生的等級
測驗的內容有文法、聽寫、字彙及寫作幾個部份。難易度中下。
很不幸的,我回台灣三個月期間,雖然有固定在師大法語中心上課,然而離開了良好的學習環境
進步的幅度遠低於退步的幅度,所以,我又重新在初級班開始。
索邦選課的方式是固定的。依學生所選擇每週上課時數來劃分
以我為例,我選擇密集班(每週25小時)
課程的安排是早上文法課;中午約半小時的發音課;下午則是綜合課程(文法、閱讀、寫作等)
上課的環境,類似台灣的小型補習班,約有三十個座位
學生在台下排排坐好,老師在講台上講課。
索邦最著名的便是它的文法及寫作。
早上的文法課屬於重頭戲。所採用的課本是索邦自己編撰的(台灣許多法語中心也採用)
依照時態由簡入繁,由淺入深。過去式、未來式、條件式、虛擬式等,依此循序漸進教學。
而我的班級位處於初級班上級,在一般基本時態之外,便增加許多更深入的文法。
例如過去式又分為簡單過去式、前過去式、大過去式等

基本架構是相同的,但內容也更廣泛更深入。
接著中午半小時的發音課程,也是採一人一機的視聽教室上課模式
針對法語中難以發音或容易混淆的R; AN,ON,EN; 連音等部份給予指導
下午的課程則由老師分配,可能是文章閱讀或學生上台報告等等,並沒有固定。
到後期為了準備期末的口試測驗,老師搬出投影機讓學生看圖說故事。

以我在索邦上課五個月的心得,大致分析一下它的優缺點。
優點上,老師對於文法的教導非常仔細,依據其他比較初級的台灣學生分享,
有時候一個時態會上到一個禮拜,老師會希望讓大家都能完全了解為止。
課程後也有相當程度的作業,讓學生不斷練習文法的規則與使用方式。
對於初級對文法不甚了解的學生來說,索邦等於是幫你打下深厚的基礎。
畢竟清楚的了解文法規則,是“正確”使用法文的首要條件。對於日後寫作上也有極大的助益。
但是相對的,課程的進行較為枯燥乏味。學生在課堂上的發言機會甚少,
偶爾前日的練習較多,討論的時間也相對較長,便會影響課程進度的進行。
這是比較美中不足的地方。

下半年,我更換到天主教附設語言學校上課,也是先經過入學測驗
這裡的測驗難度明顯比索邦的入學測驗難上許多,或許其目的是為了更明確的區分學生的程度。
測驗內容還可看出學生在文法、聽力及寫作上程度的差別,在依此選擇適合其程度的課程。
天主教學校的課程規劃非常詳細,採學分制。基本課程有文法、寫作與會話;另外有許多的選修課程提供。
選課的過程是,先選擇要修習的每週基本時數(9,12,15,21小時等)
其次選擇您所需要基本課程的時數,分為3,6,12小時不等。
最後若您基本課程未達每週基本時數,可由選修課程來填補。
這樣的安排對於不同程度的學生來說,有莫大的方便。
依照不同的需要來作加強。文法不好的可選多點文法課,想多練習口語的則可多選會話。
程度較好,想多了解法國政治、經濟、歷史文化或藝術的,選修課程都有提供。
唯一的限制,人數有限,額滿下次請早 =.=

課程安排是天主教的優勢之一,另外在課程進行上,班級人數較少(相對於索邦)
老師也不像索邦一樣一直注重記憶、練習。
我最喜歡口語課,老師講話速度非常迅速,第一次去可能聽不懂她說些什麼
但她的目的就是要學生們習慣“法國人”講話的速度
所以她不刻意放慢講話速度,若是聽不懂,第二次、第三次重複,總會讓你有機會了解。
此外,課程中不斷的進行許多課本上沒有的口語會話
雖然不是很正式的用法,但你不曉得就不了解法國人在說些什麼。
老師的態度很活潑積極,相對的學生在課堂上也很踴躍,若不搶著說話,可能就沒話說了呢~~
語言的學習是沒有終點的,學校只是提供一個環境讓你方便學習。
若之後順利進入大學,等於進入法國的生活中,語言的使用更加頻繁,過程也更加艱辛,
甚至有許多進入博士班的學生也會趁著暑假補上語言學校課程,由此可見一般。
當然,最終目的,套用前輩們的說法,當你能用第二外語來思考,你就成功了。

附上二個學校的網址
巴黎索邦大學(四大)http://www.ccfs-sorbonne.fr/index.php
天主教大學 http://www.icp.fr/ilcf/

shre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有人說,法國一年中最美好的時光就是春天。也有人說,法國的四季就像戀愛的女人一樣,春夏秋冬如喜怒哀樂般的分明,我倒是挺認同這句話地。一月中到法國時,天空總是灰濛濛的一片,花草樹木只留下枝枒瑟縮在寒風裡,路上行人步履匆忙,腦海中大概只有開著暖氣溫暖的家中吧。位於較高緯度的法國,冬季一天中日照時間大約只有十個小時,常常下午五六點就天黑,真像失戀中的女子,總是顯現著憂鬱的面容。
還好,春天的腳步很快就來到,原本乾癟的植物此時爭相冒出新芽,天空也重新漆上一層明亮的天藍色,整個變化就好像在黑白電影中倒入大量的水彩,世界突然耀眼開朗了起來。此時更覺得法國人熱愛園藝是有其原因的,因為家家戶戶無論大小庭院,奼紫千紅的直叫人歎為觀止。就以玫瑰為例,在台灣她是花店的常客,羅曼蒂克的象徵,女子拿著嬌小鮮紅的玫瑰花,更增添其嬌柔。而法國每個庭院裡幾乎必備數株玫瑰花,但我認為這玫瑰絕不能像在台灣一樣贈送佳人,因為它盛開的花朵幾乎跟小孩的頭一樣大,拿個兩三朵盛開的玫瑰的佳人,恐怕我們已經看不到佳人的面孔,遑論嬌柔呢!因而我戲稱法國的玫瑰花為「碗公玫瑰」(~笑~)。
在語言學校已經即將邁向第五個月,出人意料的我也晉升到第三級(intermediaire)。為何說出人意料呢?因為之前的班級其實都不算“正式”。第一級的時候,因為我晚了兩週才抵達法國,所以學校考量課程銜接的問題,便將我與其他兩人編制到特殊的小班,課程與時間都比一般班級來的少些,這樣的課程進行約一個月。到了二月底,因為有大量的新學生(主要是日本學生),因此我又被編到為期一個月的特別班,此時我就進階到第二級囉。所以正常來說三個月一期的課程,我卻分割成兩級一個半月來上,才能在第四個月就跳到第三級。然而,級數在這裡只是個參考標準,自己的程度是否有進步才是比較重要的事情。
剛升上第三級時,心想總算可以開始正常的課程了。然而一開始上課就發現與之前有著明顯的不同。老師上課說話的速度快多了,比之前的老師還肯一個字一個字慢慢說差別很大。頭二週的課程,每天都上的很痛苦,因為很多時候都聽不懂老師在說什麼,翻字典的次數比其他同學都來的多。屢次遇到之前的同學互相問起學習的情形,甚至有想降級的念頭。但幸好我堅持下去,因為我覺得在更困難的環境下,就被逼迫著往前追逐跟上進度,如此進步的幅度一定比在較輕鬆的環境下來的多吧。
第三級的課程安排與前兩級差別並不大。依然有聽力、寫作、文法與多媒體教學等。然而在聽力和寫作方面有更深入的進展。第三級開始便要求學生能寫一篇簡短的文章,老師會先給個主題,通常會與時事相結合,例如五月中法國坎城影展期間便要寫一篇:我最喜歡的電影(什麼類型?什麼明星?為什麼?)。此外,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的主題,老師希望大家能介紹自己國家的特殊節日並在講台上發表。這可是大事一件,畢竟還很彆腳的法文拿來簡單溝通勉強過的去,但面對「聽眾」根本是大姑娘上花轎-頭一遭呢!結果我以「中元節」為主題,在家裡查了一堆平常沒用過的單字,像是「祖先」、「祭祀」、「靈魂」、「供品」…不勝枚舉,然而我在寫作時以『用中文思考』的方法,使得寫作反而像是『中翻法』而已,不過這也是這階段學習常用的方式。為了這次的主題,我絞盡腦汁的花了一個晚上的時間,然而那篇短文當然不夠成熟且錯誤百出。這時候住在寄宿家庭的好處就出現啦,我便拿著那篇短文請家裡的Madam幫忙修改,而她也很熱心的逐字逐句幫我修正文法及用字上的錯誤。以用字為例,我用”sacrifier”來表示中元普渡時的”祭祀”,然而這個字的意思通常只用在有獻祭牲品的儀式上。不過,經過修改後的短文果然讓我流暢的發表,且同學們也對我們特殊的民間習俗充滿興趣。
其實在上文法時,班上同學已經是人仰馬翻了,大約有一個月之久的時間,我們都在做判斷虛擬式與條件式的練習,然而即使我們練習題不斷的做,每天回家作業也是份量不少,但大家距離「精準」的判斷還有一段好長的距離。不幸的是,班上有四五位來自中東地區的同學,而他們的特色就是「能說善道」,但對於文法卻是吸收緩慢,常常聽到他們不斷的問「Pour quoi ?(為什麼這樣 ?)」幸好老師都很有耐心的一一解釋,不過當有其他同學對同樣的問題再次發問時,就可見到老師臉上的三條黑線囉。
很幸運的,我在第三級所遇到的老師屬於「較嚴厲型」,她對於作業、出席的要求都比之前所遇到的老師嚴格許多,而就我所觀察,東方學生通常比較「認份」一些,對於老師的要求都盡量完成。然而中東的學生就明顯的「皮」多了,最好笑的例子是班上的卡達同學,年紀輕輕才十八、九歲而已,他最常犯的就是遲到,每次九點上課之後,少則十來分鐘,多則半個多小時,他才姍姍來遲,但他可不是這麼晚才來學校的喔,他老兄習慣在咖啡室跟朋友聊天,等到覺得可以上課時才進教室。有幾次老師真的受不了,乾脆把門給鎖上,或是對他說一些重話教訓一下,通常他隔天就乖乖準時進教室,甚至有一次拿了束花送老師,希望老師能原諒他的過錯,但之後馬上又故態復萌啦,老師也拿他沒輒。
五個月的時間匆匆一下就過完了,我也順利的結束三階段的語言課程訓練,再來回台灣休假兩個月(為了台灣的美食啊)之後,接著的課程將會到著名的巴黎索邦大學(Université de Sorbonne;也就是巴黎第四大學)繼續上課。這所學校的名聲很響亮,但評價卻很兩極化,有人說它仗恃著名氣,對於課程的安排與學生的安置不如一般學校嚴謹。也有人說它著重於文法與寫作,對日後論文撰寫幫助匪淺等等。而最普遍的說法就是,學語言在巴黎的效果是遠不如外省其他城市。至於真相到底如何呢?就等著看我的法語教學系列探討之三──巴黎語言學習紀行囉。

shre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直記著那一天,懷著忐忑的心情,帶著家人的期待,踏出國門邁向一個我完全陌生的國度-法蘭西斯。若硬要說我對這個浪漫的國家有任何認識的話,頂多就在國、高中的歷史地理課本中讀到:法國大革命、英法戰爭、美食、紅酒跟阿爾卑斯山…..就這麼多。坐在擁擠乾燥的機艙中,一片漆黑但引擎聲卻也持續的鑽進耳朵,讓人連點闔眼的慾望都沒有,就這樣持續了13個小時,如果說這就是去法國的第一印象,那我真是恨死她了…..。

從抵達法國到開始在語言學校上課,期間的種種真是族繁不及備載,尤其對我這個一句法文都不會說的人,每天的生活那真的是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常常會碰到讓人困窘不知該如何是好的情況。可惜這回不是介紹我在法國所見所聞,就不在此浪費太多篇章描述我的糗事上,或許下次有機會能告訴你法國人與他們的生活喔。

為何來法國?這個問題幾乎每個禮拜都要回答一次,或許是他們的美食、或許是他們的文化,更可能是今日的歐盟(UE)勢力日益龐大到讓人無法忽視,從法國這個身處歐盟核心國之一的地方出發,希望對未來歐盟的發展有更進一步的了解(或許把焦點放在教育上更為恰當吧)。

目前世界上以法語為第一或第二語言的國家及地區,零零總總加起來有五十幾個之多,即使在英文及美式文化強勢席捲世界的今日,法國人依舊以他們的語言與文化自豪。不過,源自拉丁文的法語也是出名的難學,陰陽性、時態、多樣的主詞與饒舌的發音,尤其是複雜的動詞變化(conjugaison)更是讓人發瘋。但換個角度想想,中國字又何其容易?一種發音又多種意義,字和詞的組合其意義又有不同,這樣複雜多變的文字對學中文的老外來說,可能更是折磨吧…..這樣想想心中就頗能釋懷。

我學語言的地方是號稱「正統法語發音」的羅亞爾河流域(La Loire)中的古老城鎮杜爾(Tours),於法國的中央省分(Indre-et-Loire),令有一個好聽的別稱「法國的花園」(Jardin de la France),搭乘TGV到巴黎約一小時車程。四世紀時Tours主教聖馬何當(St Martin)使此地成為重要的基督宗教中心,1461年路易十一定都於此,使Tours因武器及紡織業而興盛,直到亨利四世才遷都巴黎。而我就讀得是成立於1912年的語言學校「Institut de Touraine」,今年正好是她九十歲生日,每年約有兩千多名分屬80個不同國籍的學生從世界各地來此學習法語。在這裡有一套分級制度,將學生依程度分為六個等級:第一、二級的「初學者」(debutant);第三、四級的「進階級」(intermediaire);第五、六級的「最高級」(superieur)。教學上著重「聽、說、讀、寫」四個部份,並強調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這與一般語文學習上並無二致。目前我是屬於第三級,因此在介紹教學與課程方面也僅限於一到三級之間,這是必須事先說明的部份。
第一級:我想各種語言文字的第一階段都一樣,必須先從「字母」開始學起,中文是「ㄅ、ㄆ、ㄇ」的注音符號,英文是「A、B、C」的字母,而法文的字母(alphabat)也是「A、B、C」共26個字母,但拼音和英文卻大不相同,法文的發音有16個母音、17個子音和3個半母音,總計有36音。最特殊的是她有四個鼻母音和困難的「r」(類似注音的ㄏ,但發音部位靠近喉嚨)。記得剛開始上課的時候,日本同學最不會發「r」的音,而中東來的同學則對「u」傷透腦筋…..。

語言學習的開始注重的就是「生活化」。必須讓學生從生活對話中慢慢熟悉如何發音與正確運用。包括問候(早上~下午的問安是Bon jour;傍晚~晚上是Bon soir;睡前的問安是Bon nuit;謝謝是Merci;再見則是Au revoir)、簡單的問答,像是您好嗎?您今天做了什麼?您吃過飯了嗎?等等。其次,就是字彙的累積,在這階段不會教你悲劇、喜劇、高中會考等一些專業字彙,而是從身體、衣服、傢具、交通工具、植物、動物、食物等等您日常生活中隨時可見的字彙。我想這階段應該還沒辦法提出「您覺得昨天晚上的表演的喜劇如何?」或是「您認為法國教育制度的優缺點在哪?」這種問題吧。所以生活字彙的累積可以讓你更容易把它融入您最常使用的簡單問句中:「您這件衣服哪裡買的呢?」;「你喜歡狗嗎?」;「請幫我拿一個杯子」….等等之類的句子。

在課程中還有穿插多媒體教學,像是利用電腦教學互動軟體、媒體教室以及視聽教室。尤其是視聽教學,其目的是為了幫助你正確的發音,一般教學的步驟是老師念一遍,學生複頌一遍,接著重複聽錄音帶練習發音。而教師的教材也是經過挑選,例如相近的發音[p][b];[t][d]、連音(例如他現在10歲的法文,寫法是Il a dix ans.但讀音要變成[I la dizon])。除此之外,一開始讓我非常頭疼的就是法文有些語尾子音不發音,像是米(riz)讀音只有[ri];而價錢(prix)讀音是[pri],這對有點英文基礎的人來說是很難矯正的。而教師上課的教材除了一般的課本之外,也會常常使用一些比較輕鬆的方法,例如聽法文流行歌來練習聽力,用猜字遊戲來練習字彙;描述一個人讓其他人猜他是誰,藉此鍛鍊學生的口語表達;所以說在這一級的學習是比較輕鬆、活潑的。

第二級:就像畫圖一樣,先有點再有線,最後才能成面。在這一級的學習也是如此,它的「點」就是「字彙」,而下一階段「線」就是「句子」。將您所知的字連接成一個完整的句子,就是這一級教學的重點。當上口語課時,教師就輪流問每個人「你這個週末想做什麼呢?」或是「你上週日去了哪些地方玩?」「那裡有些什麼呢?」而學生就必須「絞盡腦汁」的從有限字彙中去「講清楚、說明白」。此外,這一階段的重頭戲就是「時態和動詞變化」。在第一級大多使用「現在式動詞」,而第二級就開始進入「過去式」、「過去完成式」、「未來式」三種最常使用的動詞時態。而法文動詞時態變化可分為三種類型,前兩種都屬於規則型,第三種則是不規則型,而所謂不規則型有多讓人頭疼?舉例說明,以「去」這個動詞為例(aller):現在式則變成(vais)、過去式(être + allé)、過去完成式(allais)、未來式(irai);期間並無規則可循,所以稱之為「不規則類型」。而且上述舉例只是第一人稱時的變化,第二、第三人稱(你、他、她)及複數的(我們、你們、他們、她們),又有不同的變化。看到這裡是否也覺得法文真的挺折磨人的!

此外,可以明顯察覺這一級所接觸的字彙漸漸擴大範圍,包括天氣、時事、節慶等,常常是我們上口語課所討論的主題。
我在法國的這段期間,一直是住在寄宿家庭(séjours en famille)裡,也就是和法國人一起生活,同時期也和日本、美國、中東、義大利等國家的學生一起生活,不同的國家有什麼特殊的地方嗎?法國人的生活中有什麼禁忌嗎?為什麼他們總喜歡享受一頓2小時的晚餐?法國人愛狗甚於愛兒子?這許許多多有趣的話題,我就留待下次跟大家分享囉。Au revoir~~~

shre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