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一個多月的罷課之後,在二個禮拜的復活節假期之後,以及在二人蝸步漫步巴黎之後,
在五一勞動節美國慶祝「沒有移民」的罷工示威和法國抗議內政部長撒枸杞在今天即將把新的移民法案送交國會之後。
在美國總統在西班牙版美國國歌傳唱後,宣佈英語為美國國歌唯一語言之後,
在法國人民質問內政部長撒枸杞的父母當初「移民」法國時是不是已能講的一口流利法語之後.....
好啦,每次先用一連串的「新聞事件」當作起頭,
只是把這幾天瀏覽到的文章找一個出口而已。
嬌小的Cypora跟我約早上九點半在學校碰面。
昨晚在床上著實翻了好一陣子(有人說這種情況叫做「煎魚」,俗到一個不行的暱稱啊XD)
早上七點準時起床....(ㄜ~賴了15分鐘....)
連續三天假期幾乎都是惹人厭的陰雨天,禮拜二開工日一到:陽光普照!
這是警告法國人渡假太多,工作時數太少嗎?^^"
難得一班RER擠的讓我得等下一班,車廂內逐漸升高的溫度,擁擠的程度讓我覺得像根蔥,被熟練的緊緊捆在一把之中....
LAPLACE車站,已經離開巴黎市,第一次來的時候我有熟悉的感覺~
因為這裡有棟「考試大樓」,當初在索邦學語言時也曾來此參加期末考試。
我所前往的國中距離車站僅5分鐘步行距離,
在學校前鑽進間咖啡館,點了根煙,啜飲咖啡,讓心情平靜些,好迎接接下來未知的變數。
離開前把阿娘留下的LOTO兌換了另一張,該死的,它又中了.....又得跑一趟去兌換~"~
接近學校時,學生的歡樂聲已遠遠傳來,拎著大包小包,牽著腳踏車的學生從我身旁經過,
看來今天有個校外教學活動?
坐在校門對面的陽光下,攤開報紙,想著等會可能遇到的情形,校長突然從門口出現~
趕緊起身寒暄幾句,感謝她的迎接與鼓勵之後,繼續陷入陽光下的沉思~
跟Cypora碰頭之後,她便帶著我離開「學校」,前往「班級」?!
原來這間「中繼班」設在學校之外,借用原本里昂信貸銀行的舊辦公室,把它整理成二間教室,一間茶水間,一間簡單的接待室及廁所。
這學期有10名學生在此就讀,C在今天之前曾說過,今天應該會平安度過,因為最難搞的學生參加工作實習去了。
不到10點便進入班級,四周非常安靜,幾乎沒有「校園」的感覺。
桌上攤著一疊「學習紀錄單」,記載每個學生在該週上課表現及出席狀況。
快速瀏覽了一下,印象中僅有少數學生「全勤」,大部分或多或少都有缺席的狀況,至於遲到30分鐘以上是司空見慣。看來老師們必須花不少時間來「追蹤」學生的行跡。接著見到另一名男老師Kerkouche,他負責數學課。以及一位年輕的「助教」。騎著重型摩托車前來,著實讓我吞了不少口水。「助教」的工作性質大部分是幫助老師處理學生問題,以減少老師因學生行為干擾而拖延其他學生的學習。此外,助教也必須隨時注意學生的行為,包括下課時間也要在外頭陪伴學生。
|
Lundi |
Mardi |
Mercredi |
Jeudi |
Vendredi |
|
8h00 9h00 |
Stage en lycée professionnel |
|
Sciences humaines |
|
|
|
9h50 |
Atelier orientation ou sortie Analyse audiovisuelle |
Français |
||||
10h05 11h00 |
Français |
Mathématiques |
||||
11h55 |
Mathématique |
Soutien Scolaire |
||||
13h40 |
Déjeuner |
|||||
14h35 |
Français |
EPS |
|
Histoire Géographie |
Technologie |
|
15h30 |
Mathématiques |
Informatique |
||||
15h45 16h40 |
Aide individualisée |
|
Bilan |
Découverte professionnelle |
||
17h35 |
|
|
|
|
|
|
|
M. Kerkouche |
Mme Petit Jean-Cerf |
M. Drame |
|
|


對學生的第一次接觸
首先來到教室的是Sabrina,含著根棒棒糖慢慢晃進來。5分鐘以後,三個大男生Laid, Yassine, Abdelmadjid一起進門。在正式上課前也只有這4名學生出席。三個大男生一開始便聊起前幾天巴黎及里昂那場法國盃冠軍足球賽。手舞足蹈,口沫橫飛,似乎他們都在現場觀看這場刺激的比賽。
當Cypora站在講台時,學生的態度並不像在「正式教室」裡頭上課,一下起身去上廁所,一下翻翻老師講義找自己的學習評量。C只好不斷出聲制止學生各式各樣的行為。
出席的學生分為二組,分別參加數學課及「國文課」,下一節則互換。我一開始跟著C上法文,Katia, Julien, Laid及Rafik,僅有Katia一名女生。她就像其他法國小女生般,打扮流行,妝也上的不少。蹺著二郎腿晃啊晃的,一副無所謂的模樣。
C的課程先讓學生進行簡單的練習:透過一篇短文讓學生練習判斷文章是自述還是他敘?是否使用第一人稱?文章的主題是甚麼?文章是虛構還是事實陳述?敘述時間為現在或過去?在簡單的判斷之後,進一步讓學生瞭解「小說」及「自傳」體裁的差別。並讓學生透過搜尋字典找出恰當的定義。
在課堂進行時,C數次詢問是否有學生願意唸幾段文章,男生們都持續低著頭,而Katia「被迫」唸了幾次,每一次都在念幾句之後便出聲抗議:「我唸不下去了,我沒辦法唸啦!」C則鼓勵她慢慢來。而觀察Katia朗讀時的表情,明顯緊繃許多,念得也不順暢(但再怎麼差還是比我好就是了)。但請放心,她之後在跟老師頂嘴時說的比播報記者還流暢。
觀察心得:C在面對這些孩子時,就像帶領一群幼稚園學生一樣。這不是說學生的心智表現像是幼稚園般,而是老師的態度必須像幼教老師,溫和且漸進的教導,對於學生任何正面的反應,必須立即且不吝嗇的給予正面回饋。反之,對於負面反應也必須即時做出適當的反應。
我還在猶豫該跟著固定的學生還是觀察固定的課堂反應。這點必須仔細考慮,由於我的觀察重點是在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及學生對於「特殊教育安排」的適應與接受程度。若是固定跟著學生,可以深入瞭解學生對於不同課程及不同教師的反應。若是固定跟著課程,則可以觀察到全部學生對於該課程及該老師的互動,以及老師在課程與教學上的調整。或許我可以設定在一個月跟老師,一個月跟學生的步驟來涵蓋我以上的幾個不同的假設。
第二堂數學課,相同的學生面對男老師Kerkouche,可以很明顯的看出學生的表現差異。以Laid為例,原本在法文課還能對老師的要求做出回應,在數學課時幾乎是安靜無聲,一開始忙著整理自己桌上一疊講義,後來幾次拿出手機都被老師制止,最後下課時間未到,他老兄就收好講義放進櫃子,老師只好以「毫無學習動機」為由請他出去。而Katia則更嚴重,她花了很多時間和老師作對:對老師的問題亂答,搬椅子蹺腿,打斷老師的問話,最後在老師制止她時,她反而制止老師繼續煩她,連髒話都直接出口了。相對之下,Rafik則有很穩定的表現,他雖然在法文課遲到了將近30分鐘,但在數學課進行時,他是唯一可以持續對老師的問題做出回應的學生,而K也似乎曉得Rafik對數學較有興趣,因此也常找機會讓他回答問題。
第一次的接觸雖然僅有短短2小時不到,但很明顯的,這觀察的過程比在高中所參與的困難許多。下課時間,學生當然好奇我這號人物怎麼會出現在這裡。可憐的台灣欉爾小國,學生還是把她跟泰國搞混,即使我簡單的解釋,他們馬上「喔~」的一聲表示瞭解了。但是幾分鐘過後,竟然又有人問我會不會打「泰拳」,昏倒!即便情況如此「混亂」,但我還是很高興有這個機會能參與這樣的教學,因為對照二地對於中輟生問題的情形,其實雖然東西方文化差異如此巨大,但是對於「教育」的仍有許多相通之處。譬如看到秀才國中陳老師對於中輟生的反思,對於當教育變成一種「祈求」的過程時,我不禁聯想,在國中階段對於無心向學的學生,僅僅只是六個月的「個別教育」,真的是一種「祈求」他們唸書的過程,而不是啟發他們對「求知」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