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張照片真有「寧靜」的感覺,令人詫異的是,白色椅子部份的光似乎有spot-light的效果~

今天結束這學期在Lycee Jean-Lurcat的參與教學,
下次碰面就是2月中下學期開課時了。

九點的課讓學生討論「能源危機」,主要是過度使用石油、炭、核能等消耗性能源造成危機及污染,
讓學生討問現今出現的能源危機有哪些?可能的替代方案有?
這些都是先發給學生文章閱讀後進行的討論。
第二階段則是針對新一代核能發電有降低廢料、提升效能的功效。但此革新仍遭受環保團體抵制。
讓學生分為正反面,分別提出支持的論點。
這次的主題硬生生讓我查了好一會單字,畢竟都是專業辭彙。
不過學生們的「先備知識」都挺豐富,對於能源的問題大都能侃侃而談,挺令人訝異。
這不曉得是否是因為法國媒體娛樂不如台灣豐富的影響,
學生對於時事多少都了解一二,例如上次的基因主題,就有學生提出「南韓某人的研究」,
雖然不是很詳細的說明,但這已表示他有「注意」過這方面的訊息。
不過「個案」不能推論「群體」,我只是舉例而已。

第二節是「ATP(Aide de travail personel)」
上次我因為跟馬蛋雨果有約,所以沒跟上這堂課。
這次參與才了解運作的規則。
依然是MD3的學生,分別選擇自己想要加強的課業,由教師在旁輔助。
可選擇的包括數學、法文以及其他上過的科目。
這堂課由StephaneLA負責數學的輔助,我興致勃勃的看著手上的試題,
(x+3)(2x+5);(3/x)(28x);這些代數問題有幾名學生不斷重複問S怎麼解,
學生Hugue則低著頭猛寫(不過下課時間到他也才寫到半頁)

距離下課還有15分鐘,我跟S透過玻璃看隔壁Philippe上課,
S說:「學生們都回來了」
意思是,校外教學時提早離開的學生,今天都繼續回來上課,無一例外。
「他們什麼都沒提?」我問。
「沒有~什麼都沒說~」
慶幸的是,學生們只針對「當時」的情況反彈,而不是排斥「所有」的幫助。
「下午你們應該有個會談吧?」我繼續問。
「只有幾個學生,例如那個女生太脫離學習情況,要特別了解她的後續情況」S解釋。

第一節下課時,我抽空跑出去買個麵包,下樓轉角處Philippe(學生)正在跟沒參加校外教學的學生比手畫腳的說明校外教學的「見聞」。
另一名學生在進入辦公室時,沒參加校外教學的老師問他過程辦的如何?「不好」他回答。
「怎麼會,辦得很好~」我在旁湊趣的補充:P

學生在這裡最多一年,從這裡出去,他們要回到「正常」的教學環境。
所謂的「正常」,就是當初他們「不能忍受」的傳統教學。
如何重拾學習的興趣?
一直提供「適合個人發展」的教學方式,再把他們送回一般的教學環境,他們能適應嗎?
這是我在寫這篇時出現的疑問。
到底該「口徑一致」還是「適性教學」?這中間的「轉換」還需要更多的經驗與技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re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